首页 > 要闻动态

赋能政策红利释放 加速推进封关运作——透视海南新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 发布日期:2025-02-20 11:34
  • 来源:海南日报

2月19日,海南发布6项新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6项案例包括: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从“试验点”到“试验田”,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离岛免税监管服务创新,海港口岸“信用+智慧”综合型服务,企业“一码通全岛”服务全覆盖,外资企业登记“五位一体”改革。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当天召开的海南自贸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专场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案例均聚焦服务保障如期实现封关运作,通过优化制度供给和集成创新,不断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提升封关运作监管服务能力,让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口岸通关更加高效便利,群众获得感更强,有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是海南自贸港加快推进封关运作的生动写照。


红利持续释放

核心政策加快落地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之一。其起步于2.23平方公里的洋浦保税港区,后逐步扩大至海南岛内的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13个重点园区;2024年,该项政策按“三不限”原则,再向全岛范围推广。


从“试验点”到“试验田”,该项案例正是海南自贸港加紧推进核心政策落地的缩影。


“我们成功争取国家部委将加工增值审核权限下放至海南省,在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建加工增值线上申报审核模块,并主动对申请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推动该项政策实现‘申报减负、审核提速、管理增效’三重效果。”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余翔介绍,随着加工增值政策的不断优化,2024年,全省新增67家加工增值试点企业,申请试点的企业十分踊跃。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给企业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实惠。


“自承载全国首单享受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落地以来,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享受加工增值减免关税约3亿元,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发布会上,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又华通过视频形式“现身说法”,“借力加工增值等政策,今年我们将冲刺年产值80亿元的目标。”


破解堵点问题

助力产业集聚发展


北纬18度,崖州湾畔,光热充足、全年无冬,吸引大批生物育种企业集聚。


过去,企业在开展科研引种的过程中,需引进部分来自植物疫情流行区的种源,海关总署按规定须对这类引种实施特许审批,引种单位须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或科学研究立项报告才能申请办理。


“对于使用自有资金开展科研活动的企业而言,上述批准文件或科研立项很难获取。”海南九圣禾农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丽哲直言,这成了企业在引种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堵点和难点。


破题,始于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的落地。


“新模式下,企业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提出立项申请,考核合格的由科技城管理局出具科研立项证明,海关在特许审批的办理过程中认可此立项证明作为企业申请要件,大幅降低办理门槛。”海口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处长李娜介绍,同时,海口海关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建立中转基地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合作创新机制,并出台相关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多部门全流程监督管理,保障引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该模式实施后,特许审批的申请主体由科研院所、高校扩大至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助力南繁硅谷打造种源科技创新策源地。一组数据给出佐证:截至2024年12月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聚南繁产业企业2849家;中转基地累计引进各类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905批次、价值11.6亿元。


破解发展难题,关键是用好制度集成创新这把“金钥匙”。梳理新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可以看到,海南始终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哪里问题突出,改革就指向哪里,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批堵点难点问题——


譬如,聚焦免税产业中的货物流转效率、风险防控等难点问题,“离岛免税监管服务创新”案例通过部省协同、上下联动,率先在海口综保区试点“电子标签”通关、“先入区后报关”、“免保衔接”等系列创新举措,在进口、通关入区、配送流转等环节对离岛免税品开展监管服务创新,有力提升免税品监管效能、免税品销售便利化和消费者购物体验,有效加强了“套代购”风险防控。


再如,聚焦海上多元形态产业中存在的要素流通不便等问题,“海港口岸‘信用+智慧’综合型服务”案例通过建立边检诚信管理机制,推行“重大活动+特色产业+X”边检定制化服务模式,打造“一站式”联合查验通关流程,构建以科技赋能的高效监管体系,有力保障了移民管理服务和海上多元形态产业便利通关。


涉企服务更优

经营主体降本增效


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色几何?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是最重要的一把尺。


不必再找经办人,也不必来回跑,只需在“海南e登记”平台上填报申请表单,并持有效身份证件进行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即可在线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这是来自中国台湾的投资者罗元禧,前不久在海南的一次办事体验。


“过去至少要折腾几个月、花上千元的费用,而现在的办事成本基本为零。”罗元禧说。


经营主体办事体验的优化,得益于外资企业登记“五位一体”改革的落地。“我们施行港澳非自然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简化版公证文书,推动部分外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优化外资企业登记流程,率先实施外国企业直接登记制度,并构建起‘三个一件事’+‘免申即享’服务链,多措并举优化外资企业登记服务机制。”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林刚介绍。


目前,我省外资企业开办办理环节已由5个压减至1个,材料压减超77%,投资海南的国家(地区)由2018年的43个增长至如今的174个,吸引法国路威酩轩、瑞士历峰、英国戴比尔斯等一批知名企业落地


如何让更多经营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需要打通的,不仅是“准入”这一环。


聚焦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管理,海南上线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融合“企业码”“信用码”“监管码”等服务,实现码上办事、码上监管、码上信用、码上融资,构建起企业“一码通全岛”服务机制。


“该机制在企业服务方面实施了多项探索创新,如创新推出‘信用+审批’服务机制,创设‘政企约见’‘涉企活动统筹监测’服务企业品牌,建立企业服务专员精准包联闭环工作机制等。”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副厅长肖文介绍。


截至目前,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共收到政企约见工单862单,全部完成约见;平台归集318类电子证照实现企业办事免提交,有效降低企业提交材料和跑动办事成本。截至2024年底,平台通过“企业码”政策匹配功能为企业智能匹配政策超85万条次,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再升级。



转载来源:海南日报

转载时间:2025年2月20日

转载链接:https://www.hinews.cn/news/system/2025/02/20/033265839.shtml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海南省商务厅

运维单位:海南省商务厅办公室 技术支持:开普云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4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57 琼ICP备180023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