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将其列为今年工作任务的第一条。细算下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一共出现了32次之多。
第1条,32次,烘托出“提振消费”的重要性。
当前,海南正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自然不会错过如此重要的信息。会议现场,我省代表委员纷纷聚焦“提振消费”,提建议、谈思路。那么,海南又该如何作为,抓住消费机遇?
01
其实,“提振消费”的重要性,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有体现。此次会议上,关于2025年的经济工作部署,列为第一条的,正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政府工作报告与此保持了一致。
全国两会前的2月10日,新春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一句“重中之重”,说明必须把消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依靠消费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种种谋划、种种信息,都指向了一个重点——提振消费。
消费何以被如此看重?
从消费的属性看,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本身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从当前的形势看,主要在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这就需要通过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受种种因素影响,提振消费就显得刻不容缓。
2月12日,市民游客在海口湾广场观看烟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2
具体到海南,“提振消费”则是自贸港建设的题中之义。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需要在壮大消费上谋突破。而作为自贸港,海南在提振消费上,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比如,有消博会的平台优势——
这也是全国两会上我省代表委员引以为自豪的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消博会”,指出“高质量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算下来,消博会已经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消博会至今已经举办四届,成为全球消费精品集聚地和消费市场风向标。在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消博会在联通国内外市场,引领消费、提振消费、升级消费方面的作用就更大了。
2024年4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捷克展馆,客商试戴
捷克选美大赛冠军皇冠。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再如,有双循环交汇点优势——
双循环交汇点的独特优势,让海南可以有效联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条件下更好激发内需潜力。就实际来看,离岛免税名片效应不断显现,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境外消费回流”,已然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的“三大金字招牌”。
又如,有自贸港政策优势——
拿演艺消费来说,去年以来,从坎耶试听会,到查理·普斯世界巡回演唱会等,国际演唱会的入驻,极大提升了海口演艺之都的含金量。而这要得益于独特的自贸港政策优势。
海南保持了全国最优的出入境便利政策,大大降低了境外演艺团队和境外观众进入海南的门槛,再加上大型演出活动审批“一件事”政策,推动实现了演艺活动的便利落地。
此外,海南还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优势。近年来,海南不断放大优势,从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供给、完善消费体验等方面综合发力,结合推进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大力促进文体旅商展融合,推动“来海南看演唱会、玩音乐节、逛品牌展”成为新时尚,打造了一批具有自贸港辨识度的旅游产品。
在有利形势下,在“大力提振消费”背景下,海南扩大消费,可以说大有空间,也必将大有作为。
3
大力提振消费,海南如何作为、抢抓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三维立体的谋划,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发力”,为海南促消费提供了路径。
首个“发力”,就是“促进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解决“能消费”问题。
消费,与“钱袋子”紧密相连,首先得把“钱袋子”鼓起来。报告不仅明确“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而且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目的正是为了把百姓钱包鼓起来。
这就需要海南把促消费与惠民生结合起来,既要千方百计稳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也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等调节力度,降低生活成本,进一步提升可支配收入比重,让广大群众有意愿、有能力消费。
2月8日出岛旅客在中免集团cdf免税城(日月店)选购免税商品。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达延 摄
第二个“发力”,聚焦“增加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解决“愿消费”问题。
今年元宵节,海口以一场“烟花秀+无人机表演”拉满了节日氛围感,当晚吸引流量82.79万人次,拉动旅游综合消费5.26亿元。从中可看出,不是人们不想消费,关键在是否有足够丰富、特色的供给,来激发人们的需求。
报告指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这就需要突出海南自贸港特色,扩大特色供给,打造特色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比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快打造海口“国际演艺之都”、三亚“亚太游艇之都”、文昌“航天旅游之都”、乐城“医疗旅游之都”,推进文体旅商展联动,培育特色消费文化,繁荣夜间经济,打造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场景。
1月17日,海南三亚湾海域,众多游艇在海面驰骋。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第三个“发力”,着重“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解决“敢消费”问题。
报告指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近年来,海南着力打造“海南放心游”平台,建立起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让游客吃下了“定心丸”。需在此基础上提质升级消费环境,持续擦亮“放心消费在海南”品牌。
提振消费是一个综合性考题。洞悉群众的消费意愿,对接中央的政策机遇,放大自贸港特色优势,将消费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我们建设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将更有吸引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也将更具活力。
转载来源:海客谈微信公众号
转载时间:2025年3月7日
转载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5896815043274334&wfr=spider&for=pc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